首 页
 
  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宣传教育
切勿矫枉过正
来源:区保密局网站 日期:2016-11-25

切勿矫枉过正

 

  • 黄长胜

 

随着保密工作“紧箍咒”越念越紧,一些机关、单位和人员因触碰保密线而受到查处,被约谈的有之,被通报批评的有之,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有之。不少同志从原来不在乎、无所谓变得诚惶诚恐、谨小慎微,这种变化值得点赞。但同时,笔者在与一些同志闲谈和工作接触中,隐约觉察出另一种变化:认为在保密规矩越来越严的形势下,与其辛辛苦苦工作还有可能挨处分,不如少干事求安稳;在公开与保密尺度难以把握的情况下,索性把所有信息贴上封条,既省心又保险。

上述苗头性问题不容小觑,笔者思忖再三,借用三句名言古训阐明看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。

切勿“把洗澡水与孩子一起泼掉”。“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,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”,是保密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重要原则。那些在信息公开工作中发生泄密事件的单位,其症结是相关人员在保密审查关键节点上守土失责,导致涉密事项没有受到任何拦截而亮相于公开网站。但是,有些单位并没有吸取教训,而是消极应对,把原来推进党务公开、政务公开的做法一并否定,该公开的信息不敢公开,任门户网站信息成为“明日黄花”也无动于衷,这种“法有授权不敢为”的做法必然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和诟病。本来公开与保密是相辅相成、辩证统一的,假如不分青红皂白把一切信息泛保密化,阻塞了社会信息资源的流动和共享,那么,人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和增强政府公信力、执行力岂不成了空话,到头来反而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。须知真理再往前一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,矫枉过正往往适得其反,对此恐怕得进行一番纠偏匡正了。

不必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。保密问题上有了闪失,无疑应当痛定思痛,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跤,但也大可不必患上忧虑症,时时处处害怕撞到枪口上,以致草木皆兵、杯弓蛇影。有的同志一听处理涉密文件立马噤若寒蝉,该传阅的不敢传阅,该组织学习的不敢组织学习,恨不得将其永久入柜上锁;有的同志谈网色变,连正常利用办公自动化处理工作也心惊胆战,似乎感觉退回手工作业时代最为安全。其实,保密工作是业务工作的保障线,只要严格按保密制度办事,掌握应知应会的保密知识技能,非但不会惹麻烦、招横祸,反而能给业务工作多上一道保险,实现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、齐头并进。由此可见,从“视保密为无物”到步入“闭着眼睛都是密”的迷障和误区,使人变得患得患失、裹足不前,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消极做法,应当予以摒弃。至于以“怕泄密”为借口而在解难题、促发展中绕道而行、退避三舍的不担当不作为态度,更是万万要不得。

做到“吃一堑长一智”。保密触礁往往是漏洞和隐患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,挨板子固然不是好事,脸上无光、如坐针毡也属情理之中。但是,长时间的后悔自责、背着包袱却于事无补,自暴自弃、一蹶不振更不足取。倘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所犯错误,将“当头一棒”作为清醒剂,吃一堑长一智,不讳疾忌医,不文过饰非,以“严”“实”的作风猛药去疴、强基固元,为保密工作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“安全网”“防火墙”,这样一来,惨痛的教训就能转化为宝贵财富,常言道“因祸得福”的应有之义也在于此吧。

 

摘自《保密工作》2016年第4期


相关附件:
相关新闻:
· 追忆隐蔽战线上的温柔背影(2017-12-27)
· 研制核武,他隐姓埋名26年(2017-10-20)
·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使用手机的泄密隐患(2017-10-10)
· 基层党委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要砍好“三板斧”(2017-06-13)
· 保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(2017-02-28)
28365365tw总部 版权所有